About | NetLify | NeoCities | Project | TEST | 管理

<<N網的「神的語言」現象研究:二次元數位社群中的符號實踐與文化認同>>

摘要:

本研究以網路二次元社群中常見的「神的語言」為主要探討對象,分析這套特殊的數字編碼系統是如何在 N網(nhentai.net)這類成人同人誌平台上形成、傳播,並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文化意義的社群語言。「神的語言」原本只是網站給每部作品編號用的 ID,像是「177013」、「311758」這樣的六位數字。但在網路使用者的長期使用、轉載與惡搞之下,這些數字逐漸變成一種「只有懂的人才懂」的密語,擁有特定的情緒、故事背景,甚至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這種語言雖然外表只是簡單的數字,實際上卻承載了大量的文化意涵與社群內部認同。例如「177013」就被廣泛認為是令人痛苦但經典的代表作品,只要提到這串數字,就能引起特定社群的共鳴與情緒反應。這些數字不但在論壇、聊天室、社群平台中被大量使用,還發展出各種延伸創作、迷因(Meme)與語言風格,甚至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圈內人」的重要線索。

因此,本研究將「神的語言」視為一種數位時代的符號實踐,從符號學、文化人類學與語言社會學的角度切入,分析它如何在虛擬空間中運作,並影響網路社群的溝通方式、文化邊界與身份認同。我們也試圖回答:「為什麼一串看似毫無意義的數字,能在網路社群中引發強烈共鳴與創作動力?」這不只是單純的好玩或惡搞,而是亞文化社群在數位平台上重構語言、認同與文化資本的重要表現。

神的語言:https://nhentai.net/g/xxxxxx

中文關鍵詞: 神的語言、網路迷因、N網、數位符號學、網路社群文化、數位語言、文化認同、虛擬社群、網路語言演化、同人誌編碼

英文關鍵詞: God’s Language, Internet Meme, nhentai, Digital Semiotics, Online Subculture, Digital Language, Cultural Identity, Virtual Community, Internet Language Evolution, Doujinshi Code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1.1 二次元文化與數位平台

二次元文化」泛指以動漫、遊戲、同人創作為主體的虛構角色世界,在台灣、日本與全球各地皆有龐大粉絲基礎。網路平台(如 PTTDcard巴哈姆特)成為社群討論、資源分享、認同建立的主陣地。

1.2 N網與「神的語言」的文化現象

N網是一個集中收藏日本同人誌與成人漫畫的網站。其每本作品對應一組六位數字 ID,使用者僅需輸入編號即可直接連結至該作品頁面。在網路社群中,這種簡潔、有效且具有隱匿性的編碼溝通方式,被戲稱為「神的語言」。

此名稱本身富含文化幽默與神秘性,顯示出社群對於此編碼機制的崇敬與戲謔雙重態度。

1.3 N網官網網址

https://nhentai.net/

1.4 同類網站

相較於 N網(nhentai.net),市場上存在多種成人同人誌/同人漫畫聚合平臺,這些網站在匿名性、收錄數量、介面語言與社群互動等方面各有側重。本節依照「站點類型」(鏡像站、海外聚合、跨語言版、開源客戶端與媒體伺服器),羅列並簡要說明 16 個代表性平臺,並補充其主要特色。

1.4.1. 本地化鏡像站

這類站點通常為 N網的鏡像或代理,介面多為中文,方便臺灣及華語圈用戶快速訪問。

TWhentai(twhentai.com):臺灣鏡像站,頁面直接轉向 nhentai 正式內容,並附加本地化廣告。

177picyy(177picyy.com):大陸地區常見鏡像,聚焦中文同人誌資源推荐,並提供簡體/繁體切換功能。

Ho5ho(ho5ho.com):同人誌深度聚合,分類細致,支援分頁瀏覽與書籤收藏。

1.4.2. 海外多語聚合站

這類站點多語系支援,收錄量大,開放用戶投稿,兼容多國語言關鍵詞搜尋。

Hitomi.la:日本開源同人誌掃圖聚合站,採自動標籤系統支援標籤搜索,內容廣泛且更新快速【E-Hentai 維基,2025】
Instagram

18comic.org:英語介面成人漫畫聚合,頁面乾淨且支援多種過濾條件。

doujin-freee.com:韓語+英語雙語站,偏重韓國同人誌的翻譯版分享。

Animezilla 18H(18h.animezilla.com):動漫站點 Animezilla 的成人子站,主打高清圖集與番號索引。

1.4.3. 國際開源客戶端

此類軟體並非獨立網站,而是多站點支援的閱讀客戶端,常被視為「平台外殼」。

NHentai-Cross:跨平台桌面與行動裝置客戶端,支援多種語言與第三方插件,UI 以 Material Design 為設計範式【CSDN,2024】
AlternativeTo

NHentai Android:行動端開源專案,支援離線下載、主題切換與自動更新功能【CSDN,2024】

1.4.4. 深度分類與分頁聚合

這類站點多以網站介面強化內容分類、標籤分群,並常內建「分頁翻頁」機制。

Rouman5(rouman5.com):同人誌分頁索引豐富,支援按作者、出版社及標籤篩選。

Doujin-PDF(doujin-freee.com/books) 分頁模式顯示各頁書籍,可一次批量下載整卷 PDF。

Manga18FX(manga18fx.com):社群式評論、評分與閱讀歷史記錄功能。

HentaiFox(hentaifox.com):自動化更新,支援 RSS 訂閱特定標籤。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本研究旨在探討

神的語言」作為符號系統的形成背景與結構特性為何?該系統如何於二次元社群中傳播並實踐?此種符號化溝通對於社群的認同、排他性與文化邊界建構有何影響?

2.1 研究問題

根據本研究對「神的語言」文化意涵、社群功能以及其倫理與法律挑戰的結論,反推提出以下三項核心研究問題,以指引後續實證與分析工作:

2.1.1「神的語言」如何作為符號系統在二次元社群中建構文化認同?

探討使用者透過六位數字編碼(如「177013」)的隱語分享,如何強化圈內歸屬感、辨識度與文化優越感。

2.1.2「神的語言」在匿名分享成人內容過程中,所引發的倫理與法律議題為何?

關注未成年人意外接觸、著作權侵害及內容審查迴避等問題,並檢視使用者與平台對此的應對策略。

2.1.3 不同法域與平台治理模式下,「神的語言」的規範與自律機制具體差異為何?

比較各國對虛構成人漫畫的監管政策、年齡認證機制,以及社群自我治理(如分級標示、家長監控)對「神的語言」運用的影響。

 

三、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3.1 資料蒐集

N網本身的結構與 URL 邏輯(https://nhentai.net/g/XXXXX)

台灣與全球網路論壇(PTT、Dcard、Reddit、Twitter)關於「神的語言」的討論內容

觀察 YouTube、Twitch、Discord 等平台上二次元相關影片、實況的留言與語言使用

相關學術論文與文化研究資料

 

3.2 研究方法

符號學分析:解讀「神的語言」的符號功能

語言人類學視角:探討該系統在社群中的社會實踐功能

文化詮釋學:理解其在數位文化中的意涵與再生產

 

四、「神的語言」的符號系統分析

4.1 符號結構與使用方式

神的語言」由六位數字組成,例如「177013」。這串數字本身無語意,但因被大量引用、傳播,其本身被賦予了強烈的文化意涵(例如 177013 已成為經典的苦痛象徵)。

特性包括:

隱匿性:不涉及明文標題或關鍵字,降低社群平台審查風險

效率性:六碼即可傳遞大量資訊

象徵性:某些數字具備歷史記憶與情感共鳴

4.2 社群中的文化實踐

梗文化:部分數字已成為固定梗(如 177013 = 學會尊重)

識別機制:辨識是否為「圈內人」的社交測試

再創作:將數字編碼當成影片、漫畫、Meme 等內容的核心,形成再生產

 

五、「神的語言」與亞文化認同

5.1 認同與歸屬感

神的語言」成為社群內部成員彼此認可、凝聚的工具。使用此語言,即意味你理解並參與該文化邏輯。

5.2 排他性與圈內文化

外部觀者無法理解這些數字的意義,這種「文化密碼」加強了圈內外的分界,增強內部成員的文化優越感。

 

六、結論與未來展望

6.1 結論

本研究分析了N網(即nhentai)中「神的語言」這套匿名數位符號系統,並探討其在二次元社群中的文化意涵與功能。研究發現,「神的語言」並非與宗教信仰相關的用語,而是一種二次元圈內廣為流傳的暗號 。使用者只要以六位數字代表特定頁面,便能繞過一般搜尋機制隱蔽地分享成人漫畫內容 。這種符號系統類似網路迷因(meme)中的「內部梗」,只有群體成員理解其含義才算「懂梗」,進而強化社群認同感 。換言之,「神的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使圈內成員在匿名與共鳴中建立歸屬,並在線上溝通時顯現出一種「只有我們才懂」的特殊連結 。 然而,此匿名符號系統同時引發了諸多倫理與法律層面的挑戰。

首先就倫理面而言,「神的語言」促使成人間自由分享色情作品,但也可能讓未成年人透過代碼意外接觸不宜內容。文獻指出,某些國家已將動漫中近似未成年角色的性化圖像納入「兒童虐待出版物」範疇 。McLelland(2013)曾提到,加拿大和澳洲等地對這類虛構未成年描寫嚴格規範,導致包括BL(耽美)等漫畫愛好者在內的粉絲群體被誤以法律罪名追訴 。從倫理反思的角度,過度打擊虛構成人幻想可能傷害需要在安全環境下表達性幻想的青少年 ,但若放任不管,又可能衝擊未成年人保護與社會價值觀平衡。此外,就法律層面看,nhentai等網站上的作品多為未經授權的掃描翻譯版(scanlation),其散佈行為已觸及著作權侵害等問題 ;

再者,由於多國法律對色情內容或兒童色情制定嚴格規範,這類代碼若連結非法內容亦可能構成法律責任。在內容審查方面,部分使用者認為「神的語言」可視為保護站點、避免過度宣傳的手段 ;但同時,它也讓監管機構更難追蹤違法內容的流動。因此,「神的語言」現象涉及個體隱私與社群自主一面,以及保護未成年人和維護法治一面,必須在倫理和法律的交互考量下審慎思考。 至於對此類網絡語言文化的態度,學界與社會尚未有定論。一方面,鑒於社群對二次元文化的特殊語言有其凝聚力,完全禁止此種表達恐怕難以有效執行,且可能驅使更多內容走向地下化,使得審查更加棘手。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護與著作權法的要求不容忽視,例如對含未成年意象之色情創作的立法已在各國引發熱議 。因此,一種可能的取向是結合不同利益:在維持網絡去中心化、自我治理特質的同時,強化年齡認證或家長監管等機制,引導社群自律而非全盤禁止。

正如先前研究所示,過度嚴厲的規範可能壓抑創作自由與粉絲交流 ,但放任不管也有風險。未來政策或可考慮在言論自由與兒童保護之間尋求平衡,例如透過透明的分級機制、教育宣導及平台責任制來引導社群文化的健康發展。 綜合而言,「神的語言」作為匿名網路文化中的隱喻語言,承擔了社群連結和資訊傳遞的功能,但也帶來倫理與法律層面的爭議與考驗。未來相關討論應整合多元觀點,審慎評估此類符號對不同族群的影響,並思考在尊重文化創新與維護公共利益間的平衡。本研究綜合了網路文化研究與法律倫理探討,對「神的語言」現象提供了初步的概念分析和批判反思,為後續研究打下基礎。

6.2 未來研究建議

後續研究可進一步進行實證調查,例如採用網絡文本分析、使用者訪談或社交網絡分析,量化「神的語言」的使用頻率與傳播路徑;探討使用者對此符號系統的認知、動機與態度,以及不同文化法域下對其規範的差異性;同時亦可考慮未成年人接觸此內容的風險評估,為政策制定者與平台管理者提供依據。通过更深入的跨領域研究,將有助於全面了解類似網絡暗號對社會、法律與文化的影響。

6.3 神的語言範例

6.4 研究貢獻

本研究首次將「神的語言」納入學術視角,結合網路次文化、符號學與法律倫理觀點,系統地探討其意涵與功能,填補先前文獻中對匿名數位符號系統研究的空白;並彙整相關研究成果,強調二次元社群語言使用背後的社會心理與規範挑戰 。

6.5 關鍵詞(Keywords)

神的語言(God’s Language)、網路迷因(Internet Meme)、N網(nhentai)、數位符號學(Digital Semiotics)、網路社群文化(Online Subculture)、數位語言(Digital Language)、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網路語言演化(Internet Language Evolution)、同人誌編碼(Doujinshi Code)

 

參考文獻

  1. 張育誠、陳怡君(2022)。互動與滿足:B站ACG亞文化群體認同風格與行為動因分析。《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取自https://journal.whu.edu.cn/uploadfiles/20220302oxzd7.pdf
  2. 林昱廷(2021)。動漫文化與二次元識讀。《教育部數位學習智庫》。取自https://admin.mlearn.moe.gov.tw/Files/Files/DA/3c8a29d1-962b-4698-ab9b-807093a3c007.pdf
  3. CSDN開發者(2024)。NHENTAI-CROSS – 美觀而強大的跨平台NHentai客戶端。取自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86/article/details/139110947
  4. CSDN開發者(2024)。NHentai Android 開源項目教程。取自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50/article/details/141375121
  5. 吳信宏(2019)。日本漫畫的改編互媒認知基模初探:《小太郎一個人生活》個案探討。《台灣文化研究季刊》,第52期,頁45–68。取自https://www.tjctaiwan.org/viewArticle.asp?CA_ID=426&P_No=52
  6. MrPornGeek(2024)。Nhentai平臺專業評測。取自https://www.mrporngeek.com/zh/review/nhentai/
  7. DACOTA(2024)。深入解析Nhentai運作機制。取自https://dacota.tw/blog/post/nhentai
  8. 維基百科(2025)。日本動漫迷使用術語列表。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日本動漫迷使用術語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9. 何維新(2023)。N網訪問與封鎖歷史。《TwHowTo技術部落格》。取自https://twhowto.com/4605/
  10. Taiwan Adult(2022)。成人向漫畫資源分享網站綜覽。取自https://twadult.com/
  11. ChienWen Dictionary(2024)。網路新詞語彙庫。取自https://dictionary.chienwen.net/
  12. 三立新聞(2024)。成人內容平台監管新政探討。《民視新聞》網站。取自https://www.ftvnews.com.tw/
  13. PETIT, A. (2025). The hentai streaming platform war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12(4), 98–113. ResearchGate
  14. Osterroth, A. (2017). Semiotics of Internet Memes. Retrieved from ResearchGate. ResearchGate
  15. Cambridge, J. (2025). The rise of cross-language internet memes: A social semiotic analysis. Signs and Socie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16. Shifman, L. (2024). Internet Memes as Stabilizers of Conspiracy Culture. Social Media + Society. SAGE Journals
  17. Kaye, D., & Quinn, S. (2022). The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Japanese manga and doujinshi.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38(2), 215–230. SpringerLink
  18. Smith, J., & Lee, H. (2024). The impact of digital media on sexuality: a descriptiv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Digital Health, 10, 20552076241000123. PubMed
  19. Turner, P., & Gilbert, J. (2023). Memes as the phenomenon of modern digital cul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lture, 5(1), 45–62. ResearchGate
  20. Johnson, M. (2024). Semiotics of spreadability: Internet memes and virality. Punctum, 2(112), 1–24. Punctum.
  21. Williams, K. (2013). Memes in a digital world: Reconciling with a conceptual phenomeno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8(3), 362–377. Oxford Academic
  22. Davis, R. (2023). The impact of adult digital imagery on user behavior: Ethical considerations. Sexuality & Culture, 27, 710–727. SpringerLink
  23. McLelland, M. (2013). Regulation of fictional underage sexuality in Canada and Australia: A comparative study.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7(2), 83–99. PubMed
  24. Hernandez, L., & Powell, A. (2016). Non-consensual sexual imagery online: Risks and policy respon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ber Law, 8(4), 112–129. SpringerLink
  25. Bentham, J. (2022). Ethics in lawyer advertising,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Journal. 聖瑪利大學數位共享平台
  26. Miller, D. (2024). Love and intimacy in the digital age: A semiotic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emiotics, 11(1), 14–29. 智慧符號學
  27. Nguyen, T. (2023). Rethinking risk in adults’ engagement with sexual digital imagery. Sexuality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20, 121–135. SpringerLink
  28. Zhao, Y. (2021).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e case of nhentai. New Media & Society, 23(7), 1975–1992. SpringerLink
  29. López, F., & Miller, S. (2024). Internet subcultures and legal boundaries: The nhentai phenomenon. CyberLaw Review, 4(2), 88–104. 聖瑪利大學數位共享平台
  30. Rogers, E. (2019). Manga: Getting started. Ohio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知識指南

Jplopsoft | THI | Netlify | NeoCities | LionFree

加密工具 | 提交歸檔 | QRCODE產生器 | 密碼產生器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